环境科学学报

综合新闻

上了一节《科学》公开课,坐在后排的老师们尴

来源:环境科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0-15

放学后,家长群里发了一则通知,要求所有孩子穿校服,而且还强调了一点,带上《科学》书。说是要开公开课,而且上级要来检查旁听。

孩子们对此见怪不怪,毕竟这个即使在小学,也不算是稀罕事了。


但是放学回来,听孩子说,下课以后,整个班的学生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,因为上课的时候,坐在后排的老师,有的是和学生合看一个课本,老师们翻了翻学生的课本,干净得跟新书一样。

这个自然也不能全怪孩子,老师也只是借机拿孩子撒气吧,要知道,诸如《科学》之类的副科,别说记笔记了,有的时候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。

现在很多家长可能都不清楚《科学》教材是讲什么的,换个说法,大家就明白了,这个教材,以前叫《自然》。


离开校园多年,对这个课本还是印象深刻的,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,教学资源没有这么丰富,也没有网络,更没有试验器材,老师上科学课的方式,几乎跟语文课差不多,要么直接用嘴讲,要么在黑板写笔记让同学们抄。

越是如此,我们对这门课越是在乎,因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来看,上面描写了太多“稀奇古怪”的事情或者说现象,但凡有点条件,都会被利用起来,比如说出去采集植物标本,拿碎纸屑做摩擦起电的实验。


可是,即使在多年以前,这个也是副科,想了好久,一直想证明这门学科曾经是有考试的,但还是失望了,中考在其中好像一点分数的贡献都没有。

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,还是这样。翻看许多老师的备课笔记或者说学案,开头都会者们写:

《科学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综合学科,教材涵盖了科学观念、过程与方法,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。《新课标》理念下,在教学实践中,作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,改变教学方法,积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,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的环境中,学习科学,爱上科学。同时,采用多媒体教学,鼓励学生们积极开展课外研究,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。


看起来非常高大上,也羡慕而今的孩子有这样多的机会,去学习并实践每一单元的课程,但真实情况是,即使是有实验器材,大部分都是为公开课甚至上级检查准备的,大部分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这些,最多就是突击写笔记。

自然,不止《科学》课有这样的待遇,记得去年教育部曾经发了一个通知,要求各地的学校增设劳动课程,而且要求是劳动实践课,保证每个学期,学生们可以参加社会实践,甚至走上田间地头,当时很多的家长都是欢欣鼓舞,翘首以盼。但是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,并没有听说自己的孩子,参与过这样的课程。


目前的小学和幼儿园,所谓的劳动课,大部分都是要求孩子回家帮父母扫地、刷碗,甚至吝啬到都不用占一分钟课时的地步。

还有一门课程,同样是家长们不熟悉的,叫《道德与法治》(之前叫思想品德),在新的教材出来之后,我曾经专门发过一篇文章:相较之前的思想品德,这次的课本,在内容编排上可以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。但好像,并没有什么作用,翻翻孩子的课本就知道,同样是连笔记都没有,更不要说作业了。因为这些课程,能保证不被主课霸占学时就谢天谢地了。


但这些,怪不得老师,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支持。家长们要的很实际,就是中考,就是升学,如果保证不了成绩,这些课程上得再“多姿多彩”,家长们也是敢投诉的。

在这一点上,家长和老师是捆绑在一起,可谓是达成了共识的。只是可惜了如今的孩子们,也许等他们为人父母,看到自己孩子的新教材时,心里都会有小小的失落和遗憾吧?

你们学校的科学课完成质量如何呢?作为家长,你支持孩子投入过多精力在这些副科上吗?感谢您的留言分享。

五六年级一个学期只上3节道法课?网友:白瞎了这么好的新教材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